最近白酒行业有个热闹事:大佬们都在忙着"降度"。
另一边是散酒市场悄然火爆起来。
一、白酒降度:不只是兑点水那么简单
白酒降度可不是往高度酒里兑点水就行了的活儿。传统白酒降到40度以下,就会遇到一大堆技术难题:
口感变寡淡:高度酒中能稳定溶解的风味物质,在酒精度下降后会析出,酒就没了那种醇厚感。
酒体变浑浊:部分高沸点酯类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,导致酒体浑浊、沉淀。
储存更困难:低度酒水分含量高,容易滋生微生物,不易长期存放。
展开剩余84%这么多技术难题,酒企为什么还要纷纷降度?答案很简单:年轻人不爱喝高度酒了。
调研数据显示,白酒在20-35岁年轻人喜爱的酒饮中仅占19%,远低于啤酒(52%)和洋酒、果酒(29%),超过60%的年轻人偏好低度酒。
二、散酒市场:悄然增长的千亿市场
就当传统酒企忙着降度的时候,散酒市场正在悄无声息地爆发。2024年散酒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,年增速超15%,预计2025年将达到千亿元规模。
散酒也不再是以前路边摊的廉价货了。中高端散酒(单价50-200元/斤)增速达25%,远超低端市场。某品牌散酒铺的300元价位段散酒,复购率竟然达到40%。
三、降度和散酒:意想不到的共生关系
表面上看起来,白酒降度和散酒市场是两个赛道,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:
1. 共同瞄准年轻消费群体
白酒降度和散酒崛起都在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:
追求轻负担:低度酒和散酒都能提供更轻松的饮酒体验,适合现代人"小聚小饮"、"微醺"的社交需求。
注重性价比:年轻人更关注酒体本身,对品牌溢价敏感度下降,散酒正好满足这一需求。
喜欢个性化:散酒可以按需购买,灵活选择,符合年轻人反对过度包装、注重环保的理念。
2. 消费场景高度重合
低度酒和散酒都主打类似消费场景:
消费场景
传统高度酒
低度酒/散酒
朋友聚会
拼酒文化
小酌微醺
商务应酬
宴会用酒
轻社交场合
家庭饮用
较少饮用
日常佐餐
3. 相互促进市场教育
低度酒的推广实际上在为散酒市场做教育:
通过混饮方式培养年轻人接受白酒风味 低度酒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尝试白酒 散酒则提供了更低门槛的体验方式四、散酒市场的升级与变革
散酒早已不是从前的散酒了。这个行业正在经历全面升级:
1. 品牌化运营
新兴散酒品牌如 #沽糟酒窖 等,以年轻化、社群化的营销模式迅速崛起。最高单店月销售突破了20万元,还获得了千万融资。
2. 品质提升
某集团等大型企业进入散酒市场,带来了品质革命。他们敢在门店公示每一滴酒的"出生证明",彻底解决了传统散酒的信任问题。
3. 场景创新
散酒店铺设计了时尚潮流的装修风格,并通过外卖配送服务,满足消费者"像喝奶茶一样"的即时需求。
五、挑战与机遇并存
虽然散酒市场前景看好,但也面临不少挑战:
品质信任危机:部分散酒商以酒精勾兑冒充纯粮酒,损害行业口碑
区域局限性强:散酒依赖本地熟人经济,跨区域扩张需重建信任
政策监管风险:2023年《白酒工业术语》新规要求散酒标注生产工艺,虚假宣传可能面临重罚
六、未来展望:降度与散酒的融合之路
在我看来,白酒降度和散酒市场将会越来越融合:
产品融合:会出现更多低度散酒产品,满足年轻人需求
渠道融合:散酒店铺可能成为低度酒的重要销售渠道
场景融合:两者共同开拓新的饮酒场景和文化
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:年轻人走进时尚的散酒店铺,像打精酿啤酒一样打一杯低度白酒,带回家与朋友分享。这不再是传统的饮酒方式,而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。
结语
白酒降度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,散酒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市场现象。它们共同反映了中国酒饮市场的深层变化:从应酬文化到悦己消费,从品牌导向到品质导向,从宴会场景到日常场景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这意味着更多元的选择、更低的门槛和更好的体验。对于行业来说,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——谁能抓住这波趋势,谁就能在千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。
下次路过散酒店铺,不妨进去看看。说不定你会发现,降度的不只是白酒,还有饮酒的负担和门槛;崛起的不只是散酒,还有一种新的饮酒文化和生活方式。
【互动话题】你买过低度白酒或者散装酒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体验!
发布于:四川省天牛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